如何打好螺丝?
笔记本维修就是打螺丝和插拔线。 ——匿名暴论
在你社积累了两年的笔记本维修经验,我觉得是时候整理一下两年来打螺丝的经验,给大家讲讲怎么把螺丝打好了。
分类
笔记本上的螺丝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分类:
- 直径
- 长度
- 头型
- 特殊设计(防脱螺丝、分段螺丝)
直径与长度
我们经常在笔记本的主板上看见诸如M2×3
之类的标注。这种标注就是标记螺丝的直径与长度,M2×3
代表螺丝直径为2mm,长度为3mm。注意拧回螺丝时不要对应错,每个螺丝都有其对应的螺柱,拧错的话就会出问题,比如将短螺丝拧进长螺丝的位置或者小螺丝拧进大螺丝的位置会导致拧不紧,将大螺丝拧进小螺丝的位置会拧不进去或者破坏螺柱,将长螺丝拧进短螺丝的位置会导致无法牢固固定,留有较大裕量,或者严重者可能顶穿其它表面。
举个例子,联想thinkbook系列电脑常见的一种设计是一圈10个螺丝,最上方4个为长螺丝,而中部与下方的6个为短螺丝,如果上螺丝的时候误将长螺丝上到短螺丝的位置,就会把C面顶穿。
在拆装笔记本电脑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把拆下的螺丝按对应方位摆放在磁垫上,必要时(比如不同种类较多,较难记忆)可以拍摄照片并标注,以防自己忘记。
头型
笔记本电脑上常见的头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 十字型 笔记本上最常见的头型,没有之一。
- 六角星形 常见于华为、联想的轻薄本、办公本的D壳。
- 一字型 虽然没见过笔记本上的一字螺丝,但是经常见到因为螺丝头被磨花了之后重新打磨出的一字头。
每种头型也有大小之分,在选择螺丝刀批头时一定要选择大小对应的,不然容易拧花螺丝头。如果你一下不能确定哪个批头是对应大小,建议从大到小尝试,尽量用大不用小,因为过小的批头是最容易拧花螺丝的。
防脱螺丝
经常拧螺丝的朋友都知道,有些螺丝拧完之后会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而不能像普通螺丝那样取下来。这种螺丝称为“防脱螺丝”。我们都知道,螺丝一般是用于把两个不同的固体部件紧固在一起的,一般的螺丝在拧下之后可以与这两个被其固定的部件分离,而防脱螺丝只能与较远的那个部件脱离,而与另一个较近的部件是固定的,常见的固定方法是在背面加一个小塑料片。
防脱螺丝常见于以下几种位置:
- ASUS游戏本以及ROG笔记本的D壳右下角螺丝
- 大部分游戏本的散热模组固定螺丝
总之,如果你拧着拧着听到“咔哒咔哒”的声音,或者拧了很多圈螺丝也没有下来的意思,那很有可能它是一个防脱螺丝,把它留在原处即可。
分段螺丝
常见于联想ThinkBook的D壳长螺丝。在拧过几圈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螺丝松动,可以上下滑动,但是又不能取下来。这时可以用一只手把螺丝抠到最上的位置,然后继续拧,就可以拧下来了。
一些小技巧
接下来就是一些个人在维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纯属一家之言,请理性辩证看待。
比较难拧的螺丝
此处点名ASUS的天选系列的散热模组螺丝,螺丝头花纹比较软,而且出厂时螺丝与螺柱固定十分之紧,导致拧的时候很容易拧花。
对待这种比较难拧的螺丝,可以使用的一个小技巧是“重压轻拧”:用你的惯用手用力按压螺丝刀,用另一只手较轻地拧螺丝刀。需要找到一个巧劲,一旦螺丝松动了第一下,后续就好拧了。
如果确实拧花了
如果您确实拧花了螺丝头,请在工作室寻找打磨笔。仙林工作室的打磨笔存放于窗户边的书柜中的一个黑色盒子里。用打磨笔在拧花的螺丝头部打磨出一个较深的一字槽,然后用一字批头拧。
工作室螺丝刀使用技巧
大部分非电动螺丝刀套件(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工作室部署的大部分套件)后部都有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圆形结构(如图所示)。
一般来说,我们会用一只手扶住这个圆形结构,使得螺丝刀头始终嵌合在螺丝头的纹路中,不产生相对滑动,而另一只手去转动螺丝刀,达到拧螺丝的目的。
工作室部署的螺丝刀套件一般是可以伸缩的,将如图所示的部分向该方向拨动,即可调节螺丝刀前部的长度。
一般来说,螺丝刀长度越长,所提供的瞬时扭矩越大,通俗地来说就越省力。
不过我一般都是就在最短状态使用desuwa